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万隆优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学山西北栖贤乡的山清水秀间有一座清朝将军墓,这座墓地占地不大,历经岁月风霜,破败不堪,毫不起眼,但至今每年都有人来到祭扫,那么这座清朝将军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竟会吸引那么多人前来祭扫呢?
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得知这座清朝将军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清朝中期名将岳钟琪将军。
岳钟琪一生战功显赫,颇具传奇色彩,他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多次平定边疆叛乱,屡建大功,被乾隆皇帝赞誉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是将门之后,他是岳飞二十一世孙,祖父岳镇邦和父亲岳升龙都是康熙时期的清军将领,岳钟琪出生于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堡,自幼在父亲的引导和教授下,练就武术,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
除此之外,岳钟琪的父亲父亲岳升龙除了亲授武术以外,还带着岳钟琪博览群书,精进他的学识,开拓他的视野,使得岳钟琪从小就立下了要继承岳飞“精忠报国”的信念。
岳钟琪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故土度过的,少年时代的他便受父亲的影响,开始逐渐展现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常常和故土的好友,同伴用石头布阵打仗,还经常和军士们说剑论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令军士们大为佩服,认为他长大必是将帅之才。
1706年,岳钟琪20岁了,他长成了一个壮小伙万隆优配,这时的他身材魁伟,一身刀剑棍棒之术,四五个人不能够近他的身,作为父亲的岳升龙则通过捐官的形式,为岳钟琪捐了一个候补同知,使得岳钟琪就这样,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但是,岳钟琪对于文职,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仅仅只是在文职干了数年的时间,便上书清廷,请求将他的文职改为武职,清廷这边,则充分考虑到边地战事频发,需要年轻的清军将士前往戍边剿敌,便同意了岳钟琪由文职改作武职,任命他为游击将军,去往四川松潘镇戍边,驻守。
1718年,准噶尔部袭扰西藏,青海两地,形势十分危急,康熙皇帝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便下旨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清军驱逐准噶尔军。
当时,考虑到十四阿哥胤禵对于西藏,四川,青海三地的地貌情况并不熟悉,便让熟悉四川情况的岳钟琪出任协理副将,协助十四阿哥胤禵对准噶尔军用兵。
岳钟琪出任协理副将后,充分利用了自己对西藏,四川,青海三地地貌情况了解的优势,出奇兵,剿抚并用,一举收复了竹巴笼、古树、江卜、阿足、洛加宗、乍丫、巴贡、察木多及嚓哇等地,令叛军纷纷顺命归降。
战后,康熙皇帝对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大加赞赏,将他擢升为四川提督,就这样,岳钟琪凭借着的战功,迎来了他戎马生涯的一个高点时刻。
1722年,康熙皇帝寿终正寝,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即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即位后,对于岳钟琪这位清廷老将仍旧是十分看重,给予礼遇。
第二年,罗卜藏丹津出兵作乱,屡犯西北边陲重镇西宁,令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当即命授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万隆优配,率领大军出兵剿灭以罗卜藏丹津为首的叛军。
随后,作为征西副将军的岳钟琪很好的配合着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他献奇策,出奇谋,亲自率军与罗卜藏丹津的叛军进行激战,并最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了这场叛乱。
战后,岳钟琪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褒奖,被擢升为甘肃巡抚,督办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就这样,岳钟琪至此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但是就在岳钟琪成为甘肃巡抚后不久,曾经与他搭档出兵讨伐罗卜藏丹津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因因行为不检、居功自傲而触怒雍正帝,被雍正皇帝解除兵权,赐死于天牢。
这个消息传至岳钟琪处后,令他十分担忧自己的处境,当即便主动上缴奋威将军印绶,表示自己的忠诚,雍正皇帝没有同意岳钟琪去职,反而让岳钟琪署理川陕总督一职。
岳钟琪署理川陕总督后,小心谨慎做事,生怕重蹈年羹尧的覆辙,但是即便如何谨慎,小心,岳钟琪却还是终究因为“卢宗案”和“吕留良”案令雍正皇帝龙颜不悦,对岳钟琪起了不满之心。
1732年,岳钟琪由于在率军与噶尔丹策零的叛军在作战时,出现了重大损失,被雍正帝以“误国负恩”等罪夺官拘禁,至此,岳钟琪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
1735年,雍正皇帝龙御归天,其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帝即位后,他特赦了关在大狱之中的岳钟琪,此时的岳钟琪已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他被特赦后,回到了四川成都,在城郊百花潭浣花溪畔,写诗作乐,准备在此度过余生。
但是,令岳钟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竟会在十几年之后,又被清廷重新启用,1748年,四川境内的大小金川发动叛乱,乾隆皇帝曾派遣多位清军将领领兵前去平叛,但收效甚微,都是无功而返,这就令乾隆皇帝在斟酌一番后,决定重新启用已经被贬为庶人的岳钟琪。
这时的岳钟琪已是六十来岁的老者,当他接到圣旨后,他惊喜交加,为了不辜负乾隆皇帝重新起用之恩,岳钟琪拖着这老迈的身躯,再度出征,随后,他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他一边亲自领兵痛击叛军,一边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就这样,在他的剿抚并用,大小金川之乱被平定。
战后,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当即下旨褒奖岳钟琪,加授其为太子少保,并恢复了他昔日的爵位。
之后,岳钟琪以老迈之躯,继续为清廷出征剿贼,确保了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1753年,岳钟琪的长子岳濬突然病逝,令作为父亲的岳钟琪痛心疾首,不久便因丧子之痛给病倒了,但是即便如此,岳钟琪仍旧带病出征剿贼。
1754年,68岁的岳钟琪的在剿贼结束后,在返回成都途经资州,病情加重,溘然长逝,走完了他戎马一生的传奇人生。
岳钟琪病逝后,乾隆皇帝十分痛心,下旨对岳钟琪进行了追赐,还让岳钟琪的幼子岳瀞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后续,岳钟琪被归葬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学山西北栖贤乡岳公村,这个墓地建好时,十分壮观,占地超过5亩地,有翁仲和石马并排对立,墓前有华表,但后续曾遭到人为破坏,仅留有墓塚和墓碑。
现如今,当地有关部门对这里进行了保护,将这块墓地列为金堂县文物保护单位。才使得这块墓地得以保存了下来。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